何謂金融租賃
金融租賃是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新型租賃方式,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售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售人購買租賃物件,提供給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以出租人保留租賃物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取租金為條件,使承租人在租賃合同期內對租賃物取得部分或全部佔有、使用和受益的權利。
在實質上,金融租賃無異於利用銀行貸款自行置購或製造商對企業的分期銷售,但在法律及會計的角度來看,由於租賃設備所有產權歸於金融租賃公司(出租方),承租人只使用權,約滿後可回購、續租或退回。因此企業不需提供實質的抵押品,可有更大彈性去處理投資設備及有更多現金流;而金融租賃公司是根據承租企業的要求及選擇,才與供貨公司簽訂購合約及租賃合約,將風險轉嫁到承租企業身上;而供貨公司則可更有效控制應收賬款,防範了信用風險,同時亦因增加營銷方式而擴大了銷售額。
其實,金融租賃在國際上是僅次於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工具,被譽為朝陽產業,國際經驗証明它有促進設備銷售進而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如美國的資本開支中有50%是通過金融租賃融資,主要為銀行及製造商背景的租賃公司所佔,車輛、飛機、辦公室設備等領域的租賃份額已超過銀行信貸。
中國租賃法例及簡史
早在改革之初1982年7月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其中的23條就是針對財產租賃合同的規定。在1999年10月取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則有包含25個條款的《第十三章租賃合同》這樣的列名專章,給往後立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國內金融租賃公司便是在這個時候起步的。
1996年以前,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行四大銀行以及中信實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投資銀行等,均有在金融租賃業投資入股,但由於市場環境等原因,金融租賃公司經營管理不規範,違規經營等情況比較普遍,監管部門要求銀行一律撤出融資租賃業。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章(第十四章)以列名合同的方式對融資租賃合同進行了規定。《合同法》的頒佈對融資租賃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在當時大部份國家對融資租賃都沒有正式規範下,《合同法》只是奠定了社會對金融租賃的認知而已。
從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融資租賃法》列入立法規劃後投資者開始進行研究。但市場認知較低、金融租賃公司管理水平弱、簡單的信貸產品不能滿足市。
場需求及租賃制度本身不完善的情況下,也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國內有關業務主要為外國公司所壟斷,在租賃滲透率或租賃成交額與的_GDP_比重來看,租賃市場與經濟高速發展明顯未為配合。
在2007年第1號公佈了修訂後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已於3月1日開始實施),允許附合條件的商業銀行設立或參股金融租賃公司,是銀行退出十餘年後的再次進入,規定只有符合條件的銀行、租賃公司、大型設備製造商及其銀監會認可的金融機構才能成為主要出資人,而主要出資人股份須達50%以上,意思要求銀行必須處於控股地位,為銀行進入租賃行業打開了空間,對行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國內銀行和很多生產企業也紛紛開始介入,行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熱烈景象。
《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內主要求金融租賃公司主要出資人有以下要求:
|
中國境內 注冊具獨立法人 資格的商業銀行 |
中國境內 注冊的租賃公司 |
中國境內 主要業務為製造商 |
資金足充率 |
不少於8% |
|
|
最近一年資產 |
不少於800億 |
不少於100億 |
不少於50億 |
盈利能力 |
連續2年盈利 |
連續2年盈利 |
連續2年盈利 |
淨資產率 |
|
|
不少於30% |
收入佔總收入 |
|
|
80%以上 |
最低注冊資本 |
1億(須為實繳貨幣) |
金融租賃市場狀況
在銀行進入行業以前,行業內要有兩類機構,在市場准入標準、監管理念、監管手段等方面各有特點。
由中國銀監會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
目前持續經營的尚有6家,2006年末資產在142億元;截至2006年,市場有12家金融租賃公司,其中只有6家持續經營,實現的稅後淨利潤有1.3億。
由商務部及前外經貿部批准的中外合資及外資融資租賃公司
2007年共有50餘家,資產合計只在300億元左右。
金融租賃在國際上是僅次於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工具,目前全球近1/3的投資是通過金融租賃方式完成的,租賃已成了僅次於銀行信貸的設備融資方式,車輛、飛機、辦公室設備等領域,有超過50%是通過金融租賃來置入的,份額已超過銀行信貸。反觀國內經濟正10%以上的高速增長,GDP_達到20萬億元人民幣,固定資產更達10萬億元人民幣,但以金融租賃融資的比例只有1.2%,如以50%的水平計算,中國將有5萬億元人民幣的金融租賃市場有待開發,租賃這種融資方式對促進企業設備銷售與技術提升的功能還沒有發揮出來。整個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國策鼓勵金融租賃發展
內地遊資太多,銀行資金苦無出路,中國政府亦努力鼓勵資金流向協助固定資產投資的金融租賃,金融租賃變成一項政府歡迎,而銀行亦樂於提供資金的資金出路。金融租賃不單可以改善資金運用的問題,同時資本開支亦可以帶動_GDP_上升。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國家企業總數99%、工業總產值60%和利稅4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融資卻十分困難,銀行可通過租賃公司,不用抵押的情況下為中小企,特別是新興產業、科技型、成長性的公司拓寬了融資管道。
中國金融租賃公司已瞄準航空租賃業。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2005至年,我國將新增飛機2,880架,採購金額在3,000億美元左右。而按照30%的飛機租賃以金融租賃方式進行的慣例,就將產生800多億美元的金融租賃市場,折合人民幣近6,000億(不包括零部件生產),有關部門已對支持國內飛機租賃業務,促進平衡貿易順差達成共識,相關立法、政策改善將會加快推進。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司副司長曹文煉也表示,將來大型公司在有效風險防範約束機制的基礎上,探討發行專項飛機租賃債券的可行性問題。
金融租賃有關的主要市場活動:
日期 |
主要市場活動 |
2007年10月15日 |
工商銀行成功牽領國際銀團包括蘇格蘭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及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等,融資英國航空公司近10年以來最大飛機融資項目,總額達20億美元,標誌工行的融資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
2007年09月25日 |
CIT_集團宣佈其服務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亞太運營中心正式成立,旗下管理資產約810億美元,在流動資金貸款、供應商融資、保理、設備和運輸工具租賃、小企業貸款和資產抵押貸款等業務領域,佔世界領導地位
CIT_集團是美國財富500強及標準普爾指數公司 |
2007年09月24日 |
招商銀行設立全資金融租賃公司(注冊資本20億) |
2007年09月24日 |
交通銀行設立全資金融租賃公司獲中國銀監會批准(注冊資本20億) |
2007年09月21日 |
民生銀行和天津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組成金融租賃公司(注冊資本32億) |
2007年09月18日 |
工商銀行成立全資金融租賃公司獲中國銀監會批准(注冊資本32億) |
2007年09月05日 |
建設銀行與美國銀行合資合組成金融租賃公司,成首家得到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牌照的銀行(注冊資本45億);建行的份額為75.1%而美國銀行的份額則為24.9% |
2007年06月20日 |
由新加坡德龍控股有限公司(Delong Holdings Limited)投資設立的天津德通租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金融租賃公司,正通過商務部審批,進入工商登記階段(注冊資本3,500萬) |
2006年12月18日 |
中國銀行宣傳以9.65億美元現金收購新加坡飛機租賃有限公司的100%股份,成為自1997年後第一間入股租賃行業的銀行 |
2006年08月20日 |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通過資產置換方式獲得了20多年歷史的浙江金融租賃99.71%的股份,改名為华融資產管理公司(華融租賃),這是我國金融租賃行業首例併購重組。它的註冊資本為5.16億,擬增加到15.16億。 |
中國租賃公司開展飛機租賃業務的現狀
反觀國內金融租賃行業情況發展,則明顯不能配合航空行業的需求。航空公司可以飛機抵押來融資貸款,或是以外國公司代為安排金融租賃安排。2007年3月頒佈的新修訂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資格的商業銀行設立或參股金融租賃公司,股東結構中必須要有主要出資人(須出資超過50%),在銀行系的金融公司中,中國銀監要求銀行須處於控股地位;故自96年銀行被要求撤離後,銀行終於可以再次直接參與金融租賃。
五大銀行在新辦法頒發下,在短短6個月內紛紛成立獨資或合資的租賃公司:
銀行 |
股本 |
注冊資本 |
目標業務 |
建設銀行 |
與美國銀行合資
建行(75.1%)
美國銀行(24.9%) |
45億元
(北京) |
經營包括融資租賃業務、吸收股東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銀行股東除外)、按受承租人的租賃保證金、向商業銀行轉讓應收租賃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同業拆借、向金融機構借款、境外外匯借款、租賃物品殘值變賣及外理業務,經濟諮詢以及銀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等。 |
工商銀行 |
獨資 |
20億元
(天津) |
主要經營船舶、飛機等大型設備的國際租賃業務,為國內外客戶提拱各類租賃、租金轉讓與證券化、資產管理、產業投資須向等創新型金融服務。 |
交通銀行 |
獨資 |
20億元
(上海) |
主要經營電力、電訊、船舶、飛機、工程機械等大型設備的租賃業務。 |
民生銀行 |
與天津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合資 |
32億元
(天津)
|
2006年民生銀行成立了租賃金融服務部推出8個與融資租賃公司無縫組合的服務產品,目前租賃業務資產已達100億元,融資領域合作規模在全國金融業中處於前列。 |
招商銀行 |
獨資 |
20億元
(上海) |
以船舶、航空等大型設備採購和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並舉發展的業務發展模式。
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是拓商銀行加快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收購和參股、控股非銀行金融機構等方式,穩定搭建綜合比的平台,逐步形成商業銀行業務為核心,以非銀行金融業務為補充的綜合化經營體系。 |
個別銀行發展金融租賃情況
工商銀行
-
工商銀行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飛機融資銀行,也是最大的船舶融資銀行之一,具廣泛的客戶群,在多年業務實戰中,對飛機租賃累積一些的間接的經驗,具有比較豐富的人才儲備。工行透露將集中在船舶飛機兩大類別的租賃。
-
2006年2月初,工行宣佈法國巴黎銀行共同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引進一架波音737-700客機,安排3400萬美元境外經營租賃融資,成功完成國內銀行首例境外飛機經營租賃項目,打破了外資銀行壟斷地位,是次安排是由工行與法國巴黎銀行共同帶領的。
-
2007年10月初,工行營業部與倫敦子銀行及東京分行內外聯動,成功與國際飛機融資主要銀行共同牽頭安排英航總額20億美元的飛機融資項目,銀團內計有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等等,標誌著工行的飛機租賃產品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
最近有消息透露工行已向國務院提交方案,擬向華融租賃注資200億元,並控股華融資產管理,涉足證券、金融、金融租賃、期貨等金租按股業務。(2006年3月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重組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9月浙江金融租賃正式改名為華融金融租賃,是國內最早成立之金融租賃公司之一。)
中國銀行
民生銀行
中國飛機租賃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1. 航空公司優化財務狀況以進行上市的需要
航空公司自行貸款購買飛機使得公司對銀行負債過多,令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項過大,另外飛機成為公司的固定資產,使公司的現金流不足。因此航空公司為了儘快實現上市,必須先改善公司的資產負債狀況。其中的關鍵就是飛機的取得方式,如果航空公司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取得飛機,則租賃飛機就是租賃公司的資產而不會進入航空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達到優化航空公司財務狀況,利於上市的目的。
2. 國內銀行開展貸款業務的現實需求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各大商業銀行的存款餘額逐年上升,急於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加快銀行儲蓄的流通與運用。飛機租賃業務便是一項銀行急欲開拓的,盈利前景誘人的行業,因此銀行業也開始探尋開展飛機融資租賃等方面的業務。
中國飛機租賃業的市場前景
目前國內民航業保有的500多架飛機中,通過租賃方式從國外引進的達到400多架,涉及的租賃金額大約300多億美元,每年支付的租金達30億美元左右,這大體上給出了中國飛機租賃市場當前的現實容量。其潛在容量有多大?前空中客車公司(airbus)_CEO_費加德來華拉訂單時曾經做過一個估計,未來20年中國大約需要1,600架新飛機。根據2000年目錄價格,其價值約1,490億美元。在這些新飛機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獲得的比例,可參考通用電氣_GE_的研究結論。GE_的研究表明,1986年全球只有15%的飛機通過融資租賃的形式獲得,到2000年,這個數字已達到40%,而且還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即使按照40%的口徑,未來20年中國的飛機租賃市場也將達到600億美元,合5,000億人民幣。而實際情況是,目前國內航空公司80~90%以上的飛機是租賃得來。按照這個比例,飛機租賃市場至少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若按照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部(GECAS)比較嚴格的統計口徑,目前通過規範的融資租賃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飛機總共有180多架,其中_GECAS_就佔據100多架。飛機租賃業務這塊大蛋糕,正變得越來越令人垂涎。
除新飛機租賃外,舊飛機(二手飛機)的租賃市場也相當可觀。我國以租賃方式從國外引進的400多架大型民用飛機,其租期基本上為12年,租期期滿時,留有大約成本價30%的殘值(尾款),可以續租、留購或退租。目前到期或接近到期的飛機約100多架。這些租期即將結束的飛機,其實質價值遠比一般租賃公司計算的所謂「殘值」大得多 -- 一架飛機的正常使用年限通常可以達到20~30年,而租賃公司往往在10年左右就把它淘汰出局,這裏面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空間。
目前世界幾大主要租賃公司在中國開展飛機租賃業務的情況
目前世界上的飛機經營性租賃業務基本上是由兩家最大的跨國經營的飛機租賃公司掌握和控制的,即美國_GE_集團下屬的_GECAS_公司(通用電氣的金融航空服務部)和美國_AIG_集團下屬的_ILFC_(國際金融租賃公司),另外幾家小一點的跨國經營的公司也佔有一定的份額,例如_GATX,_CIT,_Aviation Capital,_Pegasus_等。
這些大的飛機租賃公司很早就開始了在中國進行飛機租賃的探索,並且控制了幾乎全部的中國飛機租賃業務。據國家民航總局的統計,1980年到2000年底,中國從國外添置飛機總計738架,其中融資租賃飛機365架,占49.5%,經營性租賃飛機117架,占15.8%。這些租賃飛機主要來源於上述幾家大的飛機租賃公司,其中:
中國飛機租賃業剛剛起步,前景十分廣闊,並且飛機租賃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務院責成國家計委牽頭負責推動中國飛機租賃業的任務,國家計委已經進行了相關的調研和嘗試,最近計畫出臺一份《關於鼓勵開展國產飛機和大型設備租賃業務的若干政策》的政策性檔,鼓勵中國飛機租賃業的發展。
另外國家計委考慮到現行法律規定對包括外商在內的飛機租賃公司在中國開展飛機租賃業務的制約,準備報請國務院,以“特批”的方式許可成立專業性的飛機租賃公司,對現行法律制約飛機租賃開展的規定做出突破。同時,近期內將在融資平臺建設、稅務、相關法律等方面做出有利於飛機租賃開展的調整。
|